服务热线
0755-83212595
时间:2024/8/9 阅读:542 关键词:MOS管
为什么要用缓启动
如,热插拔时,连接器的机械触点在接触瞬间会出现弹跳,引起电源振荡,
9或因系统大容量储能电容的充电效应,系统中会出现很大的冲击电流。
在瞬时产生的大电流,工作时产生明显的打火现象,这会引起电磁干扰,并对接插件造成腐蚀,因此需要“缓慢”上电。
缓启动电路作用:
1.防抖动延时上电
2.控制输入电流的上升斜率和幅值。
缓启动电路工作原理
MOS管具备低导通阻抗Rds_on和驱动简单的优势,在这基础上配合其它的元器件,就能构成缓慢启动电路。
在正电源中用PMOS,在负电源中使用NMOS
用一个NMOS管搭建的一个-48V电源缓启动电路图
D1(TVS管):一般用于电源电路的浪涌防护,防止MOS管导通前输入电压过大损坏后级电路;
D2(肖特基二极管):隔离防抖动延时电路与上电斜率控制电路,防止受C1的影响;
D3(稳压二极管):保证VGS电压的稳定并保护MOS管Q1的栅-源极不被高压击穿;
R2/R1和C1:R1为C1提供快速放电通道;
R1/R2分压值大于D3的稳压值;
R3和C2:控制电源电压上升斜率;
R4和R5:防止MOS管自激振荡。
在上图中,Q1为MOS管,Cgs为其栅-源极间的寄生电容,Cgd为栅-漏极间的寄生电容,Cds为漏-源极间的寄生电容。
栅-漏极外部并联了电容C2 ,
栅-漏极的总电容是C’gd=C2+ Cgd
相对于C2 来说
Cgd的容值几乎忽略不计
C’gd和C2几乎相等
MOS管的栅极开启电压Vth,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,其栅源电压为Vw,这里的电压等于稳压管D3的嵌位电压,
电容C1充电的时间常数
t=(R1//R2//R3)C1
由于R3通常会比R1、R2大很多
所以t≈(R1//R2)C1
此电路工作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:
如图所示:A、B为防抖电路;C、D为电压缓起电路。
第一阶段:
-48V电源对C1充电,MOS管开启后,漏极电流开始增大,此时的变化速度与MOS管的跨导和栅源电压变化率成正比;此时:
VA电压随输入快速下降;
VB电压瞬间降至-48V,随后缓慢上升对C1两端电压充电;
VC电压瞬间被Vb拉低D2导通,其稍高于VB。随着R1/R2对C1的充电,此时VGS(=Vc-Va)也跟着增大,Q1处于截止状态。
当Q1处于截止状态,也就是Vd=0V,由于C2通过R5瞬间充满电,Vcd电压与C2的初始电压都为-47.6V,然后随着电压VC升高而缓慢放电。
R3向D2流经电流,VB点电压从-48V开始缓慢上升,Vc电压跟着-47.6V缓慢上升;
(启动时Vgs,Vds和Ids的变化)
第二阶段:
VGS电压VGS(th)上升至Vplt,MOS管Q1为完全打开。
一般最好在米勒平台之前结束防抖动电路作用,此后开启时间由电压缓启动电路负责;取决于R1/R2与C1充然后到至VGS(th)的时间,同时也包括R3与C2充电时间的计算。
第三阶段:
此时就到达米勒平台阶段,当漏电流(Idrain)不断增大,直至负载端电压VD由0V开始下降,此时开始米勒平台阶段;
一般开启瞬间设备电源输入最大电流,是在设备电源电压开始上升之前,此时Q1能够通过自身的压降来限制冲击电流的大小;
Id电流维持ID,Vds电压不断降低。
第四阶段:
米勒平台阶段结束后,Vd为-48V保持不变;Id电流仍然维持ID,Vds电压降低到一个较低的值,但此时降低的斜率与幅度比较小,最后稳定。
可以认为米勒平台结束后MOSFET基本上已经导通。